對蝦白便腸炎解決辦法
對蝦白便一直是困擾養殖戶的一大難題,近年來白便的發生期也是越來越早了,以前對蝦白便高峰期一般出現在土塘,放苗30-50天時。而近兩年,高位池,工廠化出現白便的狀況也越來越多,而且在放完蝦苗二十來天就開始出現白便現象。
對蝦養殖“白便”頻發,加之對蝦腸炎伴發,使得養殖戶損失慘重,成為對蝦主養區域的共性問題。6-8月份持續的高溫天氣、白撞雨、水濃綠、應激、水質變化(倒藻轉水、弧菌超標)等外界原因,極易造成對蝦體質變弱、免疫力低下。而此時正是上料的高峰期,投喂量又大,使得對蝦肝胰臟、消化道負擔過重,極易導致病變。
白便一般是由于細菌感染、水質惡化、霉菌毒素、營養過剩(特別是粗蛋白)造成消化不良等原因造成。其主要成分是肝排出的病變組織+粘液+腸粘膜+少量糞便,外形呈棉條狀,浮在水面。白便發展的前期,糞便是沉底的,只是肝胰腺負擔加重,超過了解毒的極限,當發現白便漂浮在水面的時候,說明蝦已經出現問題一段時間,已經是中期了。
預防南美白對蝦白便,我們要從增強體質、改善水質、切斷病原、保肝護肝等方面著手:
1、蝦苗選擇:挑選品種優、健康度好的蝦苗。
2、 堅持服用俠肝義膽進行保肝護肝
俠肝義膽可直接作用于對蝦的肝胰腺,不需要經過二次轉化,可直接促進對蝦消化吸收脂肪,促進肝胰腺發育成熟,促進肝胰腺解毒和排毒,修復肝胰腺損傷,提高對蝦免疫力,降低白便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