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生物質氣化爐發電歡迎來電
近年來mw級的中型bgpg系統也已研究開發出來。1998年10月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完成1mw級的生物質循環流化床氣化-內燃機發電系統(giec),5臺200kw發電機組并聯工作,但受氣化效率與內燃機效率的限制,效率低于18%,單位電量的生物質消耗量一般大于112kg/(kwh),在此基礎上2000年在海南三亞建成第二套中型氣化發電系統,裝機容量1.2mw。十五期間,廣州能源所現在承擔的4mw生物質氣化氣蒸汽整體聯合循環發電工程取得了較好的結果,設計條件下運行時,每年可處理約3萬多t秸稈、稻殼、木屑等生物質廢料,作為直接的效果之一,每年可減少co2的排放約3萬t。但該系統在進一步向、易于傳輸的電能轉換方面,受到了該類氣體發電機組功率較小的制約,已成為氣化發電技術進一步發展利用的瓶頸。這些實踐工作為研究進一步大型化氣化發電系統打下基礎,此外也為實際生產和運行提供了jia運行參數。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世紀,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所在,面對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曙光。生物能源作為可再生、污染小的能源,具有的優勢,必將為21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注入強大的推動力。國外生物質能源在燃料生產與發電方面的應用起步較早,主要利用農作物、農林廢棄物及加工廠廢棄物來進行燃料生產與發電;我國生物質能源起步相對較晚。存在局限性。面臨能源短缺問題。全世界都在謀求以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保護人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出發,充分有效地利用可再生的、巨大的生物質能源。而能源開發的一個很有潛力的方向便是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源。這是解決全世界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些國家開展了大型氣化發電系統其它技術路線的研究,如比利時(2.5mw)和奧地利(tina6mw)開展的生物質氣化與外燃式燃氣輪機發電技術,目的是發展適合于中小型規模使用的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秸稈生物質氣化爐發電,基本原理是生物質氣化后不需經過除塵除焦,直接在燃燒器中燃燒,燃燒后的煙氣用來加熱高壓的空氣,后由高溫高壓空氣推動燃氣輪機發電。該技術路線避開了高溫除塵及除焦兩大難題,但需要解決高溫空氣供熱設備的材料和工藝問題。由于該項目中設備的可靠性和造價問題,目前還很難進入實際應用。
秸稈生物質氣化爐發電歡迎來電由河南電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河南電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很好的服務與產品,不斷地受到新老用戶及業內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們公司是商盟認證會員,點擊頁面的商盟客服圖標,可以直接與我們客服人員對話,愿我們今后的合作愉快!